“我带大家逛逛沈阳城。”12月21日,学校在留学生院306报告厅举行银杏树讲坛第五场报告会,邀请辽宁省建筑设计大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沈阳建筑工程学院(沈阳建筑大学)院长陈伯超讲述《沈阳城市与建筑文化的历史脉络》。纪委书记、副校长李厚艳出席报告会,学校团委书记、各基层团委书记、各学院师生代表现场聆听报告。报告会由校团委书记王长峰主持。
“这座城市,至今已有2300年的历史。蹉跎岁月给它留下了深深的‘历史皱纹’:封建社会的遗存、殖民统治的烙印、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足迹,都详尽地记载于沈阳的城市之中。悠久的历史、复杂的社会背景,造就了现存沈阳建筑的特殊性和多样性。”陈伯超从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间段将沈阳城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带领师生“穿越时空逛沈阳”。
“旅程”从沈阳老城区开始,陈伯超将皇城建筑历史总结成一首“盛京皇城布局歌”,讲解沈阳三百多年的都城史。“大清发祥地,紫气源东方。帝都三百年,文脉源远流长……”跟着歌词,从沈阳故宫四周围城的“方城”,民居“盘肠胡同”“趟子房”,到沈阳中心“中心庙”、沈阳最早的寺庙“长安寺”,再到世界文化遗产“清福陵”和“清昭陵”,凸显沈阳特色历史的建筑知识都串联了起来。“福陵隆恩殿与宝城之间的二柱门和石五供为什么这么挤?”在知识揭秘和互动中,师生们深刻理解了古代建筑的由来,以及以建筑结合城市管理和城市空间的建设思维。
视野来到近代和现代,陈伯超围绕沈阳城市板块式结构以及欧式建筑风格展开,以沈阳站、七福屋、盛京施医院等建筑为例,结合历史背景详细介绍了沈阳建筑的文化特征和技术特征,讲述了“南杨北梁”杨廷宝、梁思成两位建筑大师与沈阳的渊源,用建筑说话,回溯沈阳的近代记忆。在古代和近代沈阳建筑的讲解基础上,陈伯超总结了沈阳现代建筑的六大脉络,以丰富的图片展示了沈阳的城市板块拓展+多环整合、建筑现代主义+多元思维。
“希望这次我当完‘导游’,你们可以给别人当‘导游’,讲好沈阳的建筑故事。”报告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这次“旅程”展现了沈阳赖以自豪的文化资源以及永不停步的时代精神,为学校师生带来了生动一课。
为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学校一直致力于发挥品牌活动的育人功能,以银杏育人为理念,完善“大思政课”育人格局,为师生搭建全新的育人交流平台。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讲座内容还将作为学校未来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支撑,为学校师生及社会大众带来更加精彩的沈阳城市建设展示。(撰稿人:李想;摄影:党委宣传部;通讯员:金丹;审核:邓晶晶)
学校举行银杏树讲坛第五场报告会
陈伯超教授讲述《沈阳城市与建筑文化的历史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