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团市委、市学联举办的沈阳市“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第五期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已于假期圆满结束。社团联合会主席徐轶男作为学校代表参加了本次培训。她表示,培训的各项内容丰富多彩,富有内涵,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青年,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方式,不断提高大学生骨干、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等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培训结束后,她依然沉浸其中,收获颇丰。
大学生骨干培训都有哪些活动?它对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哪些作用?培训中有什么难忘的事情?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采访了徐轶男。
记者:你好,我们对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的活动内容都很感兴趣,你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徐轶男:这个活动是从7月17日开始的,到7月27日为期10天的培训,地点在沈阳大学。本次培训活动不仅有沈阳市的高校参加,为响应“社会实践30年投身改革再出发”的中央文件号召,更囊括了清华、北大、南开等全国知名高校学生共同参与。活动中参观了沈阳城市规划展示馆、中国工业博物馆、沈阳市两化融合展示中心等,深入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重点国有企业进行学习调研,切实感受沈阳发展变化和振兴的丰硕成果,提升了广大学生干部投身到振兴沈阳发展的伟大实践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徐轶男:我们这次培训分为两部分,先说说省内沈阳的培训吧。在参观沈飞集团时,我们进入飞机部件厂进行参观并观看了相关的视频。在这里,我看到了新中国战斗机从蹒跚学步到羽翼丰满的历程,看到了舰载机飞天的一刻,也看到了工作人员为它所付出的心血,罗阳总师虽已牺牲,可他激励了一大批航空人,他们奋斗不息,将发展航空装备作为己任。随后我们去了东北制药、北方重工等企业,这些国有企业的员工身上都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严谨踏实的企业精神,这些正是我们当代大学生需要认真学习和领会的。省外培训我们去了京津两地,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我们感受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足迹,见证了伟大祖国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社会发展的光辉成就。在798艺术区,我们体会了先锋艺术的独特魅力;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卢沟桥,我们又仿佛回到了战火连天的年代,看到了一代代为了追求民族解放、国家强大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的悲壮场面,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天津的平津战役纪念馆里,参加培训的学生干部们阅读着革命先锋的丰功伟绩,触摸着火炮、坦克装甲车铭刻的悲歌时代;在周邓纪念馆,我们领略了周恩来、邓颖超两位同志的革命爱情,被伟人博大的胸怀所感动。每到一处,每参观一个地方,对我们而言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一次灵魂的升华。
徐轶男:对我而言,参加这次培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精神上的丰收。不仅仅是因为在上述中的心得体会,还因为在这其中我结交了一些朋友。来自不同学校的同学在一起交流沟通,讨论如何开展工作,怎样培养学生干部。在交流中提升了我们的责任感与沟通能力。作为学生干部,我还从中体会到创意精神的重要性。作为学生工作的主要参与者,我们不能固步自封,墨守成规,我们要立足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开展学生工作和学生活动。作为大学生,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但在学习之余,我们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来提升自身的价值。通过这次培训我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目标与步伐,深刻的认识到必须要有顽强的拼搏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我感觉我的责任更重大了,但是我会不断努力的。(学生记者: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