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建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城建要闻 > 正文
专业融合创新,点亮家乡文旅——沈阳城市建设学院数智创新设计产业学院助力辽宁文旅爆款
来源: 时间:2025-10-13 分享到:

当万泉公园的诗词漫道在夜色中闪亮,律动的诗句让人流连忘返......这些让辽宁文旅破圈的网红地标背后,总有一群年轻的参与者——沈阳城市建设学院数智创新设计产业学院的师生团队。

数智创新设计产业学院(以下简称“产业学院”)由沈阳城市建设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2021年获批的校级现代照明设计产业学院转型而来,依托学校“五实”教育特色育人模式,以“数智赋能设计、创新驱动产业”为核心任务,立足辽宁“数字文旅”产业定位,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重点培养具备数字化场景构建、创新方案设计及产业问题解决能力的“数智”领域专精应用型人才,服务辽沈地区文旅产业发展与数字转型升级。

近年来,产业学院已联合和帆集团、沈阳市中科创藝照明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共建单位,依托53家实践基地协同推进技术服务、数字文旅等五大方向建设。通过组建“高校教师+企业导师”双师团队、开发7门订单班课程、共建8部产教教材,逐步完善协同育人过程,凝练出了“设计思维-数智赋能-产业实践”育人路径,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深度契合。

产业学院首创“项目教学包”模式,并通过订单班让学生接触企业真实项目。项目教学包课程体系构建分专业核心课,辅助核心课让项目运行下去的专业方向课,以及数字技术课程。例如,学院与杭州群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酷家乐)合作,由酷家乐公司为学院师生培训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和实践经验,以推动环境设计专业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满足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数字化公共空间设计》《室内外陈设艺术品创作设计》《室内设计师软件技能应用》《居住空间室内设计》等数字化教学需求。

在大一阶段,产业学院通过跨学科专业集群建设,让学生广学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培养创新思维,奠定学生的综合能力基础;大二、大三阶段以“项目教学包”为核心,将企业真实项目拆解为课程任务,通过融入数字技术以及一线生产知识的多课程联动,由校企双导师推动优秀方案落地应用;同步运行的订单班则为项目教学包提供实践内容和渠道,让大四学生们真正走到社会生产中去。此教学模式实现了从理论教学到“理实结合”、从学校独立培养到校企联合培养、从模拟实习实训教学到真实项目设计、从毕业设计自拟选题到选题从真实项目中来、从专业培养到结合第二课堂拓展综合素质五个方面的教学创新,相关成果“应用型本科艺术设计类专业基于生产项目的教学包开发研究与实践”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产业学院从最初对接建筑行业转向如今的文体旅赛道,映射了时代的快速发展与变革。产业学院立足新工科与新文科融合优势,在快速变革中以100%的实践覆盖率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闭环。到本届时尚传播学生毕业为止,将覆盖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网络与新媒体、时尚传播四大专业,赋予学生紧跟时代的跨界创新能力。近三年,产业学院已累计落地65项企业采纳成果,开展14项产教融合项目(教育部立项4项),百名学生获109项竞赛奖,学生作品屡成文旅亮点。

“特别有成就感!”参与的学生们说,“完全没想到课堂作业能被企业采纳,真正在企业按要求完成项目时非常自豪,觉得能将所学多年知识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正应用到了生产实践。”学生们具备参与各类项目的能力,学院在社会发展转型的过程中依然稳定保持了历年90%的就业率。除了万泉公园等照明类项目,学生们还成功参与了桃李集团宣传策划项目等,还有同学根据所学知识成为了网络达人。

教师团队在见证学生作品点亮辽宁文旅的同时,也迎来了职业高光时刻。教师们感触尤深:“这是对教学工作的最大肯定。当坚持多年的育人体系获得学生认可与社会反馈,看到作业真正转化为城市风景,那种自豪感无可替代。”产业学院将双师型教师培养作为核心任务之一,建立校企双向流动制度推动教师赴企业进修,同时邀请企业导师驻校参与课程开发。学院每年组织教师参加产业方向或专业方向数字技术、智慧教育等培训;鼓励教师参加企业攻坚克难科研项目,提升“数智技术”科研转化能力。联合开发涵盖“数智技术”核心课的校企合作课程群,形成产教融合教学示范案例,合力助力前行发展。

中国人工智能教育协同创新平台人才培养基地揭牌,标志着学校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迈出了坚实且关键的一步。此后举办了人工智能赋能设计与传媒类专业专题培训,讲师团队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学院教师们带来了前沿且实用的课程内容。从人工智能艺术概论、ComfyUI基础课程、AI创意绘本、AI室内设计等方面,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教师们掌握了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理论知识与技术能力。教师们认为,正是这种交流发展模式,让我们不再空谈发展变革,而是带着学生一起探索专业前沿技术,把课堂设在辽宁文旅振兴发展的第一线。

产业学院正加速完善服务辽宁文旅产业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校企协同的课程开发机制及真实项目实战平台,保障学生就业竞争力;更在专业共建、教师培养、技术支持等方面形成着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效应,向着成为辽宁地域示范性的产业学院目标不断迈进。(采编丨李想;资料来源丨数智创新设计产业学院)